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东山资讯网

——福建东山岛乡土百科网站、文史资料库

 
 
 

日志

 
 

感受“东山歌册”文化  

2012-01-17 15:48: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感受“东山歌册”文化

  ⊙黄辉全  文/供图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东山歌册”,这枝在东山岛这片沃土上孕育出来的民间文学奇葩,如今欣逢文化发展盛世,在民族文化遗产百花园中重放异彩。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东山岛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和传播地、“东山陆桥”的发端点、“南岛语族”发源地之一……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海岛美术)之乡”。明朝大学士、乡贤黄道周在京为官时,以“吾乡海滨邹鲁,劳夫荡桨,渔妇织网,皆能咏唱歌诗”而倍感自豪。这歌诗便是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是东山岛地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和人文景观史。关于歌册的传入,相传明洪武年间,驻守铜山城的官兵和商贾,从潮汕地区把“歌册”传入铜山。在传唱过程中与兴化、泉州传播入岛的“秦腔”、“南词”相融合,形成一种既不脱离潮州歌册音韵母体,又衍化为以闽南语咏唱形式的民间文学曲艺。作为一种自娱互乐的民间曲艺活动,流传至今已数百年,深深扎根于草根百姓之中,尤其受妇女的欢迎,被誉为“女书”、“闺中文学”,民间则称“唱歌册”。

  东山歌册歌文结构随故事的叙说、情节的发展、感情的抒发和对话的展开,跌宕起落。语言浅白平易,夹杂方言俚语,口语化的音韵更为朗朗上口。虽以七言、五言为套格,情节紧张时节奏多变以增强表达和感染力,让歌者和听着倍感亲切。

  一唱厝边知,嫂娘婆姨闻歌来,她们常常被歌册的故事所吸引,她们的情感也常被歌册所激发。东山歌册于清代中晚叶进入了鼎盛阶段,从富商大贾到平民百姓,都不同程度地爱好和吟唱歌册,并自创了十二生肖歌、渔霸剥削、赠嫁妆、东山大地震、抗日歌、织网歌、慈善赈助等一批不同时期的东山歌册,因此拥有一本好歌册的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古城铜陵至今还流传不少大户人家用整箱《东山歌册》作为嫁妆陪嫁女儿的佳话,如歌手许甘出嫁时,亲友赠送歌册60多部,显示新娘是个歌册能手。古时人们视会唱歌册为体面事,以歌册陪嫁为荣,形成新娘唱厅堂的风俗,因此有了“铜山娘十六唱歌”的俗谚。

  东山歌册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融小说、戏曲、弹词于一炉。历史演义、民间传奇、袍带公案、胭脂灵怪、忠孝节义、悲欢离合、朝代更替……无不浓缩在这一本本珍如宝物的歌册里,流入一代代女性的心田。歌册成了旧时代妇女的生活生产教科书和精神乐园,使她们认识人生的价值,造就了她们贤淑温柔的品性,寄托了她们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追求。对女孩来说,歌册的“熏陶”使她们的人生得到启蒙。

  东山歌册具有传统的文化意义和文学研究价值。语言上,它保留较为传统的闽南方言吟唱方式,押的都是闽南方言口语韵,浅白顺口;文学上,它属长篇叙事诗,以完整的故事内容,浓重的场景渲染和扣人心弦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给歌者听者留下恋恋之情,听一卷歌册如同观赏一出大戏;演唱上,是一种依字音的高低曲折来行腔的自由“读唱”;基本采用七言句式,四句成一组,每组押韵,连续同韵或转韵皆可,也突破了七言长歌的单调,变生新趣,音律简约质朴;文化上,它的传承发展,反映出中原文化进入闽粤之后的南移和渗化,实现舶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超越,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种方言说唱文学。     

  今天活跃在东山歌册艺苑中,有年已九旬的黄武英,二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伏案疾书,回忆、搜集抄录古歌册,现已整理并抄写了《冯常春》、《王昭君》、《五美缘》等唱本180多部共2100多册,计1850多万字的歌册,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吟唱,被东山县图书馆授予“荣誉馆员”、“东山歌册优秀歌手”。有东山一中退休老师沈舜友,历经5年多时间,创作完成22卷共30多万字的《玉二妈陈怀玉传奇》,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东山歌册》。有传承人林如东自费印刷“东山歌册”小册子在民众中发放、入社区进校园义务传唱,演唱自编新歌册《爱的奉献》,宣传敦和赈助协会乐善好施的感人事迹……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东山歌册是闽南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特征。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探讨东山歌册所表现和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揭示蕴含其间的文化特色与内涵,对研究东山人文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闻一缕幽幽的歌册香,那悠悠古雅的文化味扑面而来。在东山歌册传承中我们看到了中原文化的身影,看到历经岁月在东山岛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东山人文历史的积淀与审美眼光,看到一方热土的社会心理与价值取向。歌册里渗透出的儒家道德思想,至今仍启迪着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要以书为友、以文化为友,陶情冶性,立品立德。




引文来源  闽南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评论这张
 
阅读(14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