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东山资讯网

——福建东山岛乡土百科网站、文史资料库

 
 
 

日志

 
 

【博客】徐镇海:学习《教学110》的心得体会--东山教育博客网  

2011-08-31 11:10:09|  分类: 【蝶岛文苑】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学习《教学110》的心得体会< xmlnamespace prefix ="o" />

《教学110小学数学主流话题疑难问题透析》就是这样一本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迅速发展的,值得数学老师阅读的好书。发现它是一本好书,是一个过程。这年头,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老师,想拥有一本好的数学课外教育读物,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部分,话题交流:名师引领 理性深刻。曾经有20位全国小数界名师在与名师零距离栏目举行过话题交流。该交流一改名师讲、教师听的交流模式,而由名师先给定话题,网友针对性地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由名师结合网友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答为所问,真正解决教师的疑问。

第二部分,疑难解答:以题说理 深入浅出 所选题目皆为教学实践中长期困扰教师的题目。解答时,既综合考虑了各种典型的观点,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又适当挖掘其教学价值,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还着力提升其思维价值,其中许多问题角度新颖、分析独到。其主要特点是以题说理,追求以深入的理论分析问题,以通俗的表达阐述问题

通过本次学习《教学110》,使我更充分体会了有效教学的更多好处。小学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精力数学化的过程,但不能说只要经历了数学化就体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讲求实效的课堂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智慧。落实课堂教学时效性要关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使学生亲身经历对现实进行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推理、抽象、概括、并进行数学建模。

“教学110”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一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课堂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教学110”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成长的、高品质的合作学习过程。

一是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注意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成长;二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创建学习一同体,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三是注意企业时间的学习效益和品质;四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于情境创设实效性: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沟通两者。数学内容能找到现实原型,并且原型能有效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就要有;没有明确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更直接、更清晰,就从旧知识开门见山引入。

《教学110》的理论模式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其操作模式是“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备课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设计“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 关于探究有效性:探究和合作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有价值。有效的合作,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必须是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为了进行这些训练,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该课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对问题开展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  开展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对主要问题开展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110》这本书是各位同仁不懈追求核心问题值得深入学习的一本好书。




引文来源  学习《教学110》的心得体会--徐镇海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9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